新闻资讯
News
 
龙泉瓷娘梅红玲/梅池泛心香
来源: | 作者:tianfengcn | 发布时间: 2023-10-16 | 197 次浏览 | 分享到:
梅红玲指着展示柜里的青瓷说:“你们帮我看看,哪个作品适合龙泉清修寺收藏?”。我和她的两个大学同学细细地逛了一圈,在拿起和放下之间,最终目光一致地锁定了它。

梅红玲指着展示柜里的青瓷说:“你们帮我看看,哪个作品适合龙泉清修寺收藏?”。我和她的两个大学同学细细地逛了一圈,在拿起和放下之间,最终目光一致地锁定了它。

一只直径约四十厘米的粉青玉盘,釉层光滑、细腻、晶莹;色泽清新、淡雅、自然,如同被春天的清水洗过一样,闪着淡淡的青光,十分干净透亮,触之如有凉润之感。盘中心那点绽放得飘逸而舒展的白莲,胎色洁白,大不过一朵胸花,但却显得那么耀眼,亭亭玉立于一汪盈盈碧水间。在皎洁的月光下,在轻柔的微风中,恍若一个孤傲的小白仙,在翩翩禅舞。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梅红玲说这是她十年前烧制的一个香器,花蕊中清晰可见的莲藕小孔就是用来插香的。

晚唐至宋是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焚香不仅是文人雅士四件雅事之一,也成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日常消费品。那时为供市场之需,生产瓷质香炉已成为南北各大窑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宋代南方新兴的著名青瓷窑场——龙泉窑自然也不例外,为顺应时代潮流生产与制作了大量的青瓷香具。主要有刻花莲瓣炉和各式模仿青铜器的方形炉、鼎式炉等。

显然,梅红玲的这盏香器不属于传统类型。整件作品线条明快、气韵流畅、造型豪华大气、颇具现代气息又意蕴禅风。色似淡青的湖水,柔和而明净。彰显了瓷作者所受陶瓷专业教育的功底以及对一件青瓷作品赋予生命意义的独到诠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出生于上垟国营瓷厂。爷爷梅张桂,字叔丁,民国时期就在龙泉市上垟镇五都垟瓦窑坪创建“梅福太”瓷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初,“梅福太”瓷窑加入八都区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制瓷工业同业公会。父亲梅云平不到二十岁时就进入国营瓷厂工作,凭借工作能力曾担任龙泉市国营瓷厂总厂厂长。从小在瓷土堆里长大的梅红玲,对龙泉青瓷有一种不解的情结。一九八七年,成绩不错的她考取了河北轻工业学校(现为华北理工大学)陶瓷美术专业。毕业后先后分配在原龙泉艺术瓷厂、龙泉青瓷研究所设计室工作。短短不到十年间,原单位先后彻底改制。二零零零年,梅红玲与父亲携手创办了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创立之初,以继承青瓷工艺、弘扬青瓷文化为首要;以自然天成,华滋丰润,作为企业的艺术最高追求。取名“天丰”,既出于初心本意。

在青瓷路上,一直有着自己的志向。一九九二年始,梅红玲把主要精力用于人物艺术创作。《南海观音像》身姿飘逸、面相丰满慈祥;《孔子》温而谦恭、威而不猛;《周恩来》神态自然、眉宇间怀着大国的忧患;《邓小平》笑容满面,带着一股春风,指尖点燃着一根烟。每一尊都兼备着各自的形神。”天丰“创立后,初期作品更多倾向于生活器皿领域的创新。设计并制作了不少艺术瓷,日用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提高创作设计水平,她有机会就会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各类全国性会展,与其他门类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艺,与各种艺术家面对面接触,滋养自身艺术涵养。同时潜心青瓷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作。在确定主攻方向后,梅红玲展现出其大胆的个性。创作追求技艺多重并用,作品造形独特而不失清雅,传承着明如玉,声如磬的创新而引发众多媒体关注。二零零八年,经历一年多的探索,成功烧制了青瓷“鸟巢”,在当年举办的浙江·丽水文化精品展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次年九月,她的青瓷《玉如意》与其他一批经专家精挑细选、代表当时最高技艺水平的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作品随同《华严经》一起被永久封存在华严塔地宫里。

三十余年来,梅红玲取得省部级和地市级荣誉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十余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八个,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和著作十余篇。作品荣获国内、国际陶瓷评比等四十多个奖项,三十多件作品被各大艺术馆博物馆收藏。多件作品被阿根廷美术馆、巴黎赛努奇亚洲博物馆、巴赛罗那毕加索博物馆收藏。

诸多荣誉收获的背后,离不开两个男人的坚强后盾。一个是父亲梅云平。一个是丈夫周方武。如果说父亲是创建“天丰”陶瓷的引领人,那么丈夫则是上垟青瓷小镇三大规上青瓷企业之一的顶梁柱。现在,原址位于中国青瓷小镇核心景区的天丰陶瓷有限公司已搬迁到了源底村创新工坊区块内。这个占地约四十多亩的新厂房,宽敞而气派。走进每个车间,一百多名员工安静有序地各自守着岗位。一条在其他瓷厂难得见到的三十六米素烧隧道窑像一辆微型火车,在自动行驶着。引进的五条先进的数控窑炉生产线,实现了新时期企业快速提档升级。浆泥磨粉、泥条泥饼制作、注坯等工序也都以自动、半自动化的设备生产着。这一切,得归功于父亲前沿式的理念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周方武面相清瘦,自带一种腹有诗书的彬彬文质。八十年代末毕业于景德镇陶艺设计专业,后分配在龙泉540艺术瓷厂工作。期间与梅红玲从认识、恋爱直至结婚,生子,仿佛也是上天安排好的一场姻缘。瓷厂改制后,他去某银行上了几年班。后回到“天丰”,成了企业高管。二十多年来,一直对龙泉青瓷情有独钟,搜集并收藏了不少不同历史时期的青瓷残片。独立设计作品和产品达五百多件套,其中数十件作品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在展厅里,可见他创作的部分青瓷作品,但更多的是品种繁多、风格迥异的青瓷酒具。难怪梅红玲打趣地对我们说:我老公把大多数的艺术细胞都奉献给这些酒瓶了!

十多年前,只从别人的嘴里知道梅红玲的名气,一直没有过近距离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就是这么奇妙:一壶茶、一顿饭、一杯酒,一段坦诚而率真的话,就会让人直达其内心,而之前固有的印象或是偏见也会瞬间释然。她说:这些年,我没有新作品。孩子在外留学,丈夫守着企业,让我腾出时间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参加过多种国际性的陶艺交流活动,在杭州几年也有过工作室。但兜兜转转,终究还是回到属于我的一亩三分地。这一切并不单单是为好玩,也想着寻求一种突破或是另一个台阶......

当我再次翻阅着她的两本作品集,深感她那些年的努力和用功。在所见的青瓷作品中,出于女性的审美,更喜欢那几款以白莲和白梅为点缀的器物。当一个个“梅池”或是“莲池”扑面而来,以“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美言它们,亦不为过。忽而觉得,其实“天丰”这一亩三分地才是令梅红玲人生泛起幽幽心香的一潭深深的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