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人比较嫌脏,所以在龙泉青瓷界,爱玩弄泥巴的女子尚不多见,科班出身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梅红玲出身在一个“青瓷世家”,从小就喜欢玩泥巴,对青瓷可谓情有独钟,在龙泉青瓷界有“瓷痴”的雅号。
潜心传承技艺
梅红玲的祖父梅福太是龙泉近代著名的青瓷专家和陶瓷实业家,父亲梅云平曾担任龙泉市国营瓷厂总厂厂长。从小在瓷土堆里长大的梅红玲,对龙泉青瓷有一种不解的情结,传承好龙泉青瓷传统技艺,发扬光大青瓷文化,是她一贯的志向。1991年她从河北轻工业学校(现河北理工学院)陶瓷美术专业毕业后,先后被分配到原龙泉艺术瓷厂、龙泉青瓷艺术研究所工作。1999年单位倒闭后,梅红玲毅然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始创业,创办了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刚开始创业时,梅红玲历尽艰难,但她沿着“继承传统,发扬创新”的道路,潜心青瓷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作。为了提高创作设计水平,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各类全国性会展,与其他门类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艺,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经过近20年的努力,梅红玲设计制作的产品与陶瓷作品深受专家的好评和消费者喜爱,公司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作品荣获国内、国际30多个奖项,其中作品《十八罗汉》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
在潜心传承好龙泉青瓷传统技艺的同时,梅红玲还毫不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2005——2007年她在市中职校创办陶瓷专业,放下自己创业的时间,承包教学基地并亲自任教,培养了一大批龙泉青瓷的接班人。
致力为企业做大产业
产业化发展一直是龙泉青瓷的短腿,跟国内其他瓷产区相比,产业规模偏小,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很低,找出龙泉青瓷发展的突破点梅红玲一直在竭思尽虑的问题。她结合自己系统性的思考,研究撰写了《做大做强龙泉青瓷的几点思考》、《中兴青瓷十点建议》等论文,从宏观上清晰地梳理出青瓷行业的发展思路,并率先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梅红玲从两个方向上突破青瓷市场规模:一是实现龙泉青瓷日用化,把艺术品当成餐具、居家用品,打开大众消费市场;二是规模化生产青瓷包装瓷,以酒瓶为重点,扩大青瓷产业规模。
在日用瓷方面,梅红玲针对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取向,按照客户要求,用青瓷造型、装饰、釉色等艺术形式,设计出独特的日用青瓷产品,她研制生产的日用青瓷引起美国、韩国客户的浓厚兴趣,并批量销往国外。
在包装瓷方面,梅红玲将青瓷文化与酒文化巧妙结合,为国内大型酒类生产企业设计研制高档青瓷酒瓶。她设计开发出的品种多样、典雅大方的青瓷酒瓶,深受客户的青睐。目前,已有60余款各式各样的青瓷酒瓶已被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古越龙山、女儿红、杜康西凤酒等多家名酒企业长期采用,新瓶装旧酒,迎合了酒类市场的特殊需求,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目前青瓷酒瓶已达到企业总产值的80%。
现在,天丰陶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青瓷制造厂之一,也是目前全市青瓷品种最齐全、最大的私营青瓷企业。
关于龙泉青瓷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16世纪晚期,有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买了一批龙泉青瓷带到法国巴黎,他和巴黎市长是好朋友,适值市长为女儿举行婚礼,阿拉伯商人挑选了一件龙泉青瓷参加婚宴,并将礼品送给了新娘。新娘捧起礼品,只见青瓷通体流青欲滴,玲珑剔透,釉色精美,造型典雅,看得新娘爱不释手:“太美了,太美了,它叫什么名字?”可商人却忘记了它的名字,为此新娘颇感遗憾。这时,舞台上正在演出《牧羊女亚世泰来》,男主人公雪拉同翩翩起舞,他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服飘忽在客人们面前,显得异常美丽,夺人眼球。见此,市长顿生灵感:雪拉同的衣服颜色和中国瓷器相似;雪拉同的艺术形象与中国艺术珍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把龙泉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叫道:“雪拉同,中国的雪拉同!”从此以后,龙泉青瓷的美名蜚声欧洲,雪拉同也成了龙泉青瓷的代名词。
当代龙泉青瓷艺术成就
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结合”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浪潮冲击,国有青瓷行业传统经济模式弊端日益显露。20世纪90年代后龙泉青瓷行业逐渐出现国有、集体、私营并存的格局,一批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停产和解体。个体经营作坊应运而生。
为此龙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二次创 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确定了龙泉青瓷再创辉煌的发展方向,鼓励千家万户发展青瓷。由于厂家多了,大家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品种上的竞争。这种竞争促进了青瓷工艺的进步和艺术创新。同时陶艺家们在实践中获得更高创作灵感和青瓷工艺技术进一步的发挥,将自然真朴而典雅的龙泉青瓷文化内涵推向了更高境界。真可谓是纳千年之传统工艺,汇百家之艺术精华。
在龙泉青瓷推陈出新的同时,一批有着较为深厚艺术造诣的陶瓷艺术家也应运而生。现在龙泉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位、国家级陶艺大师三位、省级陶艺家九位。这些陶瓷艺术大师十分注重陶瓷语言的锤炼,将自己的感情、思想融入到青瓷作品中去,以气塑形,以形传神,寓意深刻,含而不露。特别是四位国家级大师艺术风格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更是为人所称道。徐朝兴的青瓷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工艺精湛,善用釉、刻、镂、雕等装饰手法,作品朴质自然、典雅含蓄,在青瓷界独树一帜;夏侯文创作的青瓷作品线条简练,优雅大方,强调局部图案装饰效果,充满细节的韵味,加上釉色晶莹剔透,有素肌玉骨、如冰似玉的效果;毛正聪青瓷作品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作品造型简练、大气、古朴,粉青、梅子青釉层丰满、细腻、滋润如玉,哥窑象形开片千奇百态,似象非象,别具一格;张绍斌的青瓷作品做工精道,釉色考究,造型完美,可谓青瓷中的上品。而九位省级陶艺家的艺术风格也是神韵毕现,各有千秋。
当代龙泉青瓷市场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尽管当代陶艺大师们创作出了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却和其市场价格有着较大的背离,究其原因,其一,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虽有得天独厚的制瓷原料和流传千年的制瓷技术,然独处深山,远离都市,交通信息落后,没有广泛地引起人们注意与关注。其二,老艺人大部分没有经商、开拓市场的经验和渠道,对当前艺术品市场价位不甚了解,致使一些艺术精品被一些有眼光的收藏家和爱好者以比较低的价位收入囊中,一些精品龙泉青瓷艺术珍品其价值和价格出现了严重背离。从客观上讲,龙泉青瓷的市场价值 远未被市场所发现。
上一个千年的宋代龙泉青瓷飘洋过海走向了世界。第二个龙泉青瓷的千年又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于是有眼光的收藏家和投资家将目光投向了当代艺术品。因为他们知道一件好的青瓷艺术品需经瓷艺家经80多道生产工序的制作和1300℃高温才能烧制而成,而一件上乘的艺术作品更是要运用几十年的技能经验和艺术修养才有可能完成。有些唯一的艺术作品,连大师们自己也感叹道自己这一辈子也许就成功这么一件作品,因为那是天意不是人为,是上天给予我耗费几十年至甚半辈子的心血恩所赐的。
严格地说,龙泉青瓷产品的制作是水与土的结合、人与泥胎的相容、土与火的烧就。尽管创作艰难,烧制不易。可陶艺家仍无怨无悔,执著追求,他们相信不远的将来,龙泉青瓷第二个千年的辉煌即将到来。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我们→